close
父親今年即將滿92歲了,身體狀況良好,至今還維持每天工作2~3小時。說他是退而不休,該絕對不算誇張吧!
自從1979年他從台灣的事業上正式退休,即來美國子女處安度餘年。三年之後,父親卻不甘寂寞,結合了一批志同道合的退休朋友,在洛杉磯成立「華人服務中心」,展開以華裔老人為主要對象的社會服務。
鑑於醫療保健為華裔老人的最大需求,父親又於1987年將「華人服務中心」轉型為「華人養生協會」,擴大對僑胞醫療保健方面的服務。十五年來,「華人養生協會」持續地成長,終於成為洛杉磯地區最大的僑團,屢次受到市政府及僑委會的表揚,對華僑社會貢獻良多。
父親初來美時曾在聖地牙哥和我同住了一年。他對運動和健康非常注意,每日固定散步,起初只在我家住宅附近散步,後來散步的距離愈來愈遠,時間也逐漸由一小時延長到兩小時。有一次,父親竟然出現在我們這一區居住得最遠的一位朋友的門口,朋友大吃一驚,就問父親:「老伯,您是怎麼來的?」父親回答說:「當然是走來的呀!」以後朋友每談起這件事,就對父親的體力和毅力佩服不已。
父親個性外向、活潑、喜歡熱鬧,所以每天在外面散步都給他極大的樂趣。美國人都好禮,散步的沿途都有人和父親打招呼,父親也不忘用他的彆角英文回應,慢慢也認識了不少熟面孔。每天看到父親春風滿面地散步歸來,我們也替他高興,並且分享他的喜悅。
來美後第二年,父親到洛杉磯和我妹妹同住。父親有交友的天賦,而洛杉磯華人眾多,還有一些是父親在台灣時的舊識;所以到了洛杉磯,父親真像是如魚得水一般。不久之後,他就抽籤抽到離中國城不遠,以華裔為主的老人公寓。於是父親可以經常乘公車去中國城,又結交了一批僑界的朋友。
父親為人爽朗,有樂於助人的天性,又善於溝通交友,於是在僑界建立了極佳的人緣。到後來時機成熟,父親就聯合友人成立了「華人服務中心」,協助華裔同胞解決居住、醫療、及翻譯各方面的問題。中國城的一處熱心商家還提供了免費的辦公室,父親也準備了書報雜誌和茶水,給華人同胞增加了一個諮商解難,及休閒聊天的好去處。
「華人服務中心」的服務人員,包括父親在內,都是無給職的義工。大部分義工人員都是由台港來美的退休華裔。父親的口號是「由老人服務老人」,因為老人才最知道自己的需求。
這樣過了幾年,父親發現「華人服務中心」始終人手短缺,經費也籌措不易,能對華裔社會做的服務實在有限。當時,正好父親結交了不少醫界朋友,華人又有甚多醫療保健方面的需求;於是在幾經和友人商討之後,父親毅然將「華人服務中心」轉型為「華人養生協會」。
「華人養生協會」立刻得到僑界、當地醫院及華裔醫生的贊助。早期的業務主要是充當華裔病患和醫生中間的橋樑,及加強華人社會的醫藥保健知識。為了達到這些目的,養生協會開始舉辦每月一次的醫療講座,每次由一位華裔醫生主持,並於會後進行義診。
早期的醫療講座進行得並不順利,因為贊助的醫生不易請到,來聽講的華人也並不踴躍。但是父親並不氣餒,還是把醫療講座一場一場地辦下去,絕不間斷。到了第五個年頭,一切終於有了改觀。過去需要父親每次懇求醫生來演講,後來醫生會主動找養生協會安排演講,因為醫生逐漸發現演講和義診也有不錯的廣告效果。後來養生協會更透過華語電台,主持了空中醫療講座,使更多的華人同胞能夠受惠。
1995年,養生協會於八週年時又進入一個新的里程碑,該年二月養生協會開始發行免費贈閱的「養生之道」季刊,為一多元化的醫療保健刊物,支出由廣告支付。然後,又於十週年時成立「聯合診所」,擴大對華人的醫療服務。
如今,華人養生協會已穩健地邁入第十五個年頭,父親也儼然是洛杉磯地區主要僑領。幾次在父親微恙之後,我們作子女的勸他休息,他都拒絕我們的好意,再度回到工作崗位。他的鍥而不捨的精神,是因為養生協會早已成為和他生命相結合的共同體,那是一項「死而後已」的志業。
父親做起事來總是興致勃勃,始終保持一顆赤子之心,甚至可以說是童心未泯。記得我們每次帶孩子去聖地牙哥的動物園、海洋世界,他都興高采烈地和孩子們玩在一起。居住於洛杉磯的這些年中,「迪士耐樂園」更是他百去不厭的地方,一點也不像是一個老人。
我個人也將於兩年內退休,退休後該做些什麼呢?答案早已在我心中,因為父親已為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